- Home
- About Us
- The magazine
- Topics notice
- Cover,Catalog
- Columns
- Agencies
- Contact Us
杂志动态
|
零碳建筑的N条道路…… |
 |
在我国国内总能耗中,有1/3是建筑能耗,而在现有建筑中,90%多是高能耗建筑。如果导入低能耗或零能耗建筑,不仅可实现建筑节能10%~15%,而且,也将构成新的能源节约方式。2005年由英国著名的生态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Dunster)设计的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简称BedZED),成为零能耗建筑的典范,被誉为英国最具创新性的住宅项目。而低碳建筑,零能耗建筑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今年奥巴马政府提出约9000亿美元新经济刺激计划中,准备划拨上百亿用于降低联邦政府设施碳排放量。德国,迪拜,阿拉伯国,挪威的建筑也开始注重节能开发,同时在韩国兴建的世界最长大桥其中也包含了建筑师对环境的考量。尽管要实现零碳建筑的梦想为时尚早,但是零碳建筑必然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和思路去实现零能耗建筑的目标,从利用自然能到改善建筑材质,形态等等,让建筑最终“成为一种优化环境的设备”。 |
图1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图2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图3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图4 英国贝丁顿公寓
引子: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建成封顶
2008年由伦敦发展署推荐的零能耗生态住宅发展项目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遴选为优秀的可持续节能减排建筑的范例得以建造。该项目坐落在浦西,约2500平方米,为城市最佳实践区最大的示范案例。也是2010年世博会聚焦于节能减排的展馆。更多信息可以访问www.zedpavilion.com
当你用餐完毕,桌上的一次性盘子、叉子以及一切食物废弃物,可以通过生物厌氧过程降解,产生电能和热能。采用这一技术发电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的设计巧思日前首次对外公开。伦敦“零碳馆”的原型来自位于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生态村。此次落户于上海世博园区的包括两栋相互连接的“零二氧化碳排放”建筑。
“零碳馆”项目负责人陈硕介绍说,“零碳馆”的理念是尽可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与此同时,尽最大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源热能等,力争使建筑达到能源“自给自足”。
餐具也可以发电?这是伦敦“零碳馆”吸引参观者的一大看点。据陈硕介绍,“零碳馆”所需的电能和热能,可以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餐厅内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降解完成后,最终余下的“产品”,还能用作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目前,伦敦“零碳馆”的建筑结构施工已完成了约75%,有望于本月内封顶,并启动内部设备安装。伦敦“零碳馆”现正面向中国各地招募“零碳大使”及内部展示方案等。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零碳馆”拟邀集更多环保人士参与节能减排理念的推广活动。
观点:
发表有关零碳建筑的文章
上传有关零碳建筑的图片 |

| |
|
投稿邮箱
aceditor@wpc.com.cn
文件要求
作者姓名+投稿日期,格式为word
联系方式
投稿热线:
010-64028921
咨询QQ:
1148688141
杂志介绍
《建筑与文化》杂志,作为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领域跨学科国家级刊物,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旨在加强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增进世界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了解和中国对世界建筑文化的了解,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各级政府、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和知名机构、院所的支持下,得益于由多位国家建筑、文化、艺术、历史、人文、文学等有关部门领导、院士、著名学者担任顾问和编委的鼎力支持与智慧贡献,得以不断成长,影响力日益扩大,受到了读者、作者和业内专家学者的信任、支持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