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动态

 
建筑评论新要求

  金凯生

  资深媒体人 本刊总策划

  一带一路,蜿蜒万里, 迄汉至今, 已逾千年。在这南北两条横跨亚欧大陆, 纵跨千年历史的经济与文化道路上,无数文化遗迹, 若漫天繁星般, 点缀 其间。而今, 这两条文化与建筑共同织就的道路, 伴随着我国“ 一带一路 ” 战略的实施,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这,对建筑评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众多经历了时间沉淀的建筑,或屹立于荒漠戈壁中,或孤悬于海外荒岛上, 时间赋予了他们历史的沧桑, 却也给他们带来容颜的老却, 风吹、日晒、 雨淋, 无数建筑还没来得及发掘与保存,他们所包含的文化价值, 就随着 建筑的颓然坍塌而烟消云散。

  对于建筑中文化的发掘, 在历史遗存日趋减少的时刻尤为迫切, 对建筑中 价值的重新估量,在借古开今的新战略中尤显突出。

  西方有句谚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正因如此,在他漫长的建造过程中, 融入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而一带一路上星罗棋布的建筑更是熔铸了中外众多民族的文化与风俗, 在经过历史积淀后, 他自身价值对于现今 的建筑更有启发作用。

  对于建筑中文化的发掘与保存,最为有效的手段就在于古为今用, 借古以 开今, 一带一路新战略的开发, 也在于借助这古老的道路, 并赋予他新的 活力。

  君不见, 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筑的宋城,熠熠生辉, 君不见, 将汉 阙与铜鼎重新熔铸的中哈两国通道标志塔, 照耀古今。这一切正是古为今 用极为成功的典范。

  新形势下, 我们关注建筑,更关注建筑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尤其是一带一 路上融合古今与中外文化与传统的建筑, 更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在借古开今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对文化的梳理中, 建筑评论对一 带一路新战略尽到绵薄之力。

 

 

 

《建筑与文化》杂志 江苏施凯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37号《建筑与文化》编辑部
E-mail:chinaacsc@qq.com Fax:025-58820967 TEL:025-84468007  备案号:苏ICP备13055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