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动态
再谈建筑评论 | |
![]() | |
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当代中国建筑评论逐渐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文体便于学术研究 和与国外学术平台对接,但另一个方面,也造成了建筑评论形式的单调乏味,并形 成了一种隐含的壁垒,屏蔽了学科外或体制外的声音。这也造成了公共和专业话语 的断裂。专业内的建筑评论通过建筑专业语汇进行描述,而未接受建筑学专业教育 的人无从跨过这个壁垒无阻地理解,如此描述与评论的文字成为筛选读者受众的标 准,使得读者被分为若干个层级和群体,每个群体只能在特定层面上进行阅读和理解。 缺失了公众与社会对于建筑学领域接触与了解的机会。因此我们并非是要求所有严 肃学术作品必须降低标准和改变形式以适应大众,而是若将如此的评论平台割裂, 二者缺乏联系,建筑学或许难以突破瓶颈,真正为大众所认可与理解。
因此,建筑评论是否可以不只限于一种严格的学术规范性形式,而应采用多样的表 现形式。 建筑评论是否可以借鉴文学形式,以杂文、散文、小说、诗歌等进行呈现? 能否利用丰富的形式,将一个个深奥的大道理转化为轻松和幽默的内容与表达,在 享受阅读过程中,人人可以轻松的消化那些高深艰涩的内容。甚至,建筑评论是否 可以不仅限于文字?如果我们回到文字评论最初的目的,无非是将道理和观点讲明 白。因此,既然建筑学自身拥有多学科交融的属性,建筑评论也完全可以尝试采用 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由此更广泛的受众与展现形式,岂不增加建筑学的光彩?
我们的《建筑与文化》杂志特别对“文化”进行了强调,初衷也是兼顾建筑与文化 两个维度。文化这个广博的名词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文化与建筑的交融中能 够使读者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对建筑进行思考和梳理,通过不断地行动和思考积累来 理解建筑与文化的范畴和知识。从这个意愿出发,结合前面所谈及中国专业媒体的 现状,不难找到杂志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和定位:避免局限于专业话语的小圈子,而 是建立一个联系建筑与文化、专业与大众的桥梁,但这并不意味着与时尚类杂志的 趋同,仅侧重于娱乐性和新闻性,而忽略内容上的专业性;或者可以这样说,栏目 的定位是探索以大众容易接受并可以理解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出专业的内容,将建筑 评论导向公共领域和大众生活之中。
| |
|

投稿邮箱
aceditor@wpc.com.cn
文件要求
作者姓名+投稿日期,格式为word
联系方式
投稿热线:
010-64028921
咨询QQ:
1148688141
010-64028921
咨询QQ:
1148688141
杂志介绍
《建筑与文化》杂志,作为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领域跨学科国家级刊物,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旨在加强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增进世界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了解和中国对世界建筑文化的了解,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各级政府、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和知名机构、院所的支持下,得益于由多位国家建筑、文化、艺术、历史、人文、文学等有关部门领导、院士、著名学者担任顾问和编委的鼎力支持与智慧贡献,得以不断成长,影响力日益扩大,受到了读者、作者和业内专家学者的信任、支持和肯定。